![]() 原标题:清明假期将迎人员出行小高峰 专家:口罩不能摘!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2日电(记者 张尼)清明小长假即将开启,有机构预测数据显示,清明假期有望迎来今年首个跨省出游小高峰,出游人次将达到1亿。与此同时,各地在人员出行、交通运输、旅游接待等方面的防疫措施更为灵活。不过专家提醒,目前依旧要绷紧防范疫情传播的这根弦,口罩不能摘! ![]() 景区游客接待上限不搞“一刀切” 清明小长假降至,民众最关心的就是出行问题。 此前有机构的2021年清明节预测报告显示,从目前旅游产品预订情况来看,清明节出游人次有望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预计今年清明节出游人次将达到1亿人次。清明假期有望迎来今年首个跨省出游小高峰。 政策层面也在不断释放积极信号。 例如,近期,文旅部印发了《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1年3月修订版)》,其中明确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上限由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确定,不搞“一刀切”。上一版指南提出的“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已经取消。 国家卫健委方面近期也表示,国内低风险地区持健康通行“绿码”,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有序出行,各地不得擅自加码。 地方层面,相关政策也在近期有所调整。 例如,北京已经明确,自2021年3月16日零时起,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员进返京不再需要持抵京前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京后不再实行14天健康监测,满7天、满14天不再进行核酸检测,持健康通行码“绿码”,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进返京。环京地区通勤人员参照以上措施执行。 另外,北京恢复了进出北京市跨城出租车、网约车、顺风车业务。 在广东,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黄飞此前表示,广东所有 ![]() 清明祭扫仍错峰、限流 为老年人设绿色便捷通道 清明节期间,各地也将迎来祭扫高峰。 3月,民政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1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提供现场祭扫服务的地区,要采取预约、错峰、限流等措施,尽可能降低祭扫人流密度,减少祭扫现场人员聚集,并严格落实祭扫场所清洁消毒、祭扫人员体温检测、口罩佩戴、员工健康监测等防护防控措施。 另外,通知还提到,各殡葬服务机构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特别是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遇到的困难问题,保留电话预约、线下服务等传统模式,设立绿色便捷通道,保障特殊群体祭扫需求。 针对现场祭扫,各地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比如,对于前往现场祭扫的市民,北京今年继续实行分时限量预约。在现场,祭扫人员需用健康宝扫码登记,显示“绿码”的方可入园祭扫,出示预约信息,遵守“一米线”排队有序入园,全程戴口罩。 有些地方已经对现场祭扫的人数上限进行了明确。 例如,四川省民政厅等七部门近日发文要求,按照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限制预约人数,分时段合理控制实地祭扫人数,有效引导群众错峰祭扫,及时疏散聚集人群。 此外,四川还要求各殡葬服务机构要加大重点场所通风、消毒力度,做好入园祭扫人群的实名登记、体温检 针对清明节祭扫高峰期具有“短时间、大流量、小空间、高密度”的特点,黑龙江省民政厅要求,全省各地殡葬服务机构做好精准防控,严格执行健康监测、通风消毒和“戴口罩、测体温、扫健康码、1米线”等防控措施,并切实加强殡葬服务机构内重点场所及周边的消毒工作。 ![]() 风险依然存在 专家提醒:口罩不能摘 尽管国内防控形势向好,但仍不可掉以轻心。近期,云南出现的本土确诊病例也为人们敲响警钟。 小长假开启在即,国内马上又要面临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员流动,风险依然存在。 “大家不要忘记现在全世界还处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阶段,境外输入风险依然存在,所以我们还要绷紧防范疫情传播的这根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日前向公众发出了这样的提示。 国内旅游景区的游客接待上限“松绑”也不代表着彻底放松。 《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1年3月修订版)》中已经对加强景区员工健康监测和管理、做好景区公共卫生和场所防控、强化景区游览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予以明确。 比如,指南提出,景区要严格落实门票预约制度,有效采取智慧引导等手段,科学分流疏导游客,做好游客流量关口前置管控。 此外,景区应实行实名制购票,做到可查询可追踪。鼓励景区积极利用大数据和智慧手段,做好游客信息动态监测,等等。 目前,国内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稳步推进。不过,冯子健强调,在我国人群疫苗接种达到较高免疫水平之前,无论是否接种疫苗,在人群聚集的室内或封闭场所,公众仍然需要继续佩戴口罩,做好个人卫生,并遵循各地具体的防控措施要求。(完) |
不难看出,德宏州主要领导干部调整与瑞丽市疫情密切相关。短短半年多时间,当地连发三次疫情。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总面积超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0万。瑞丽市是其下辖县级市。
瑞丽市是一个以傣族、景颇族为主的边境口岸城市,与缅甸国家级口岸城市木姐毗邻,国境线长将近170公里,国土面积将近950平方公里,总人口21万人。
从数据上看,截至4月7日24时,云南省现有确诊病例79例(本土76例),无症状感染者44例。当前全国共有3个高风险区和6个中风险区,均在瑞丽市内。
根据官方通报,瑞丽此次疫情的首例阳性病例为一名缅甸籍人员,而在去年9月,也是两例来自缅甸的偷渡客入境瑞丽,导致当地疫情传播。边境防控成了重点难题。
事实上,这已是德宏州瑞丽市在半年多时间内第2次封城。
当地一名社区网格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与去年9月的封城相比,这次疫情明显更严重一些,但由于是主动检测发现,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更糟糕的结果。“上次封城结束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以及一些爱心企业,志愿者就开始加入守边的行列,一直到现在。”
上述社区网格员称,她在3月29日就听到了疫情的消息,当时一直等待官方通报。3月30日,所有公职人员、事业单位、社区服务人员等进入紧张状态,“头一天肯定是有点担心害怕的,第二天开始停掉了手里的本职工作,工作量也加大。”
目前,她所在的社区已经进行了2次核酸检测,疫苗接种也在有序进行,与此同时,当地的物资相对充盈,一些爱心人士也进行了自发捐赠。
前一晚还在开发布会
龚云尊今年46岁,曾在云南省商务厅工作多年,担任过对外贸易处处长,省商务厅副厅长等职。2018年4月,任德宏州委常委、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党委副书记、瑞丽市委书记,至今被撤职已有3年时间。
刚到瑞丽任职时,龚云尊曾表示,自己将始终对党忠诚,廉洁奉公,从严治党,团结干事,务实担当,坚定理想信念,带领全市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然而龚云尊并未通过疫情的考验。
在今年1月下旬,瑞丽市还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边境管控举行了边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龚云尊在指挥中心指挥了演练。
3月11日,瑞丽市召开网格化管理工作暨“全市居民戴口罩,我的健康我守护”专项行动推进会。当时,龚云尊在会上强调,不断推动网格化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坚决杜绝再次发生境外疫情输入事件。
事实是不久之后,瑞丽就发生了疫情。3月30日至4月7日,云南连续有新增本土病例。就在4月7日晚上,龚云尊还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情况。
他说,为加大社区管控,提升疫情防控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将继续对瑞丽市主城区(含姐告)实施居家隔离管理,解除时间视疫情情况而定。
德宏州、瑞丽市要深刻反思
瑞丽本轮疫情打破了内地省份持续多日的“本土零新增”状态。官方通报中特别提到,“3·29”疫情事件,严重冲击和破坏了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大局。
连续3次发生新冠疫情,作为当地一把手,显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月31日下午,云南省委书记阮成发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主持召开“3·29”疫情处置工作现场会议时说,在全国疫情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之后,瑞丽市再次发生疫情,德宏州委、州政府和瑞丽市委、市政府要深刻反思,切实扛起“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责任。
阮成发要求,德宏州、瑞丽市党政班子要高度紧张起来,竭尽一切力量,把边境管好、把疫情防住。
防控疫情是新任德宏州委主要领导的首要任务。“火线”上任的姜山是一位“70后”(1970年12月生),今年51岁,曾任云南玉溪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省委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书记,云南省民政厅厅长、党组书记等职。
4月8日,中共德宏州委召开全州领导干部大会。会上,姜山说“省委安排我任德宏州委书记,这是组织对我的高度信任和重托”。
姜山说,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扛起为国守边固防的神圣职责。目前疫情处置工作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时刻,把疫情遏制住、把国门守好,是我们只能守住、不能失守的工作底线、责任底线。
他还提到,动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采取更果断、更有力、更科学、更严实的“管、查、防、治”措施,坚决确保祖国西南安全。